【瀕危物種】觀鳥會調查指黑臉琵鷺全球數量創新高 本港后海灣數量反跌6.9% 反映發展后海灣濕破壞濕地生態系統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1/04/13 13:53

最後更新: 2021/04/13 14:23

分享:

分享:

被列為「瀕危」物種的黑臉琵鷺,部份於香港和深圳之間后海灣過冬。不過,有機構調查發現,近年於后海灣棲息的黑臉琵鷺數目顯著下降。香港觀鳥會於今(13日)公布2021年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,發現今年全球黑臉琵鷺數量,達有紀錄以來最高,達5,222隻,較去年上升7.4%。然而於香港后海灣棲息的黑臉琵鷺數量有下跌趨勢,今年錄得數量為336隻,比去年跌6.9%,在過去7年間的跌幅更達15%。香港觀鳥會認為,數字反映本港后海灣的濕地環境質素下降,使黑臉琵鷺減少來港棲息。

香港觀鳥會自1994年起每年進行《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》,今年調查於1月15至17日完成,覆蓋全球超過120個地點,包括香港和深圳之間的后海灣、日本、台灣及越南等。結果顯示,全球黑臉琵鷺數量達5,222隻,較去年上升7.4%,即增加了358隻;當中在台灣過冬的數量更達3,132隻,佔全球最多,比率達60%,相比去年上升12.5%。

更多黑臉琵鷺圖片: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香港觀鳥會高級研究經理余日東表示,全球黑臉琵鷺數量再創新高,於日本、越南的數量均破紀錄,可見跨地域保育成效,但在香港黑臉琵鷺的棲息地正面臨發展威脅,數字反映后海灣的濕地環境質素下降,使黑臉琵鷺不選擇來港棲息。余續指,過去數年,政府及發展商相繼提出發展后海灣濕地及其緩衝區,破壞后海灣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。

會方促請政府為「濕地緩衝區」把關,防止發展入侵后海灣濕地,並推動本地塘魚養殖業,確保后海灣濕地的保育工作在生態、經濟及社會方面的可持續性,亦應為后海灣的濕地及魚塘訂立一個長遠及整全的保育政策,包括加強由米埔延伸至下白泥沿岸淺水區及泥灘的保護,以確保每年數以萬計途經香港的候鳥們,包括全球瀕危的黑臉琵鷺,能有一個安全及食物充足的中途補給站及度冬地點。

5,000元電子消費券料暑假登記,即看申請資格及登記方法:https://bit.ly/3uOA7pT
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
記者:洪芷晴